2015年江门正风反腐系列报道之一
注重源头治腐 擎起清廉“一片天”
我市全方位构建清风正气的侨乡廉政文化
“……他当时在茶馆里塞了一个装有现金的纸包给我,我觉得这是人家的感谢费收下也没什么……”。
在江门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听审区”里,蓬江区人社局党员干部现场旁听了该局原局长赵光泉滥用职权、受贿、贪污案件,零距离地听到身边人违纪违法的相关事实,相当震撼!之后,在基地展览区里,又从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腐败案和感人至深的廉洁故事中接受全身心的“洗礼”。
这种“旁听庭审+参观展区”的警示教育新模式,是我市2015年打造完工的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的一大亮点,更是我市创新廉政教育监督,构建侨乡廉洁文化的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坚持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切实加大廉政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着力巩固提升廉政教育品牌,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在加强党风廉政宣传和教育的同时,市纪委不忘“抓早、抓小、抓预防”,大胆创新预防腐败制度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廉荣贪耻的浓郁文化氛围正在五邑大地逐步形成。
【廉政宣传】
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双管齐下”营造规模效应
如何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洁的政治氛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党风廉政正面宣传。据了解,去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的123篇反映我市党风廉政宣传稿中,有21篇荣登中央级媒体,其中18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广东纪检监察信息网发布信息数量排名第4,在上报给南粤清风网的信息采用数排名第5。纪检监察信息工作在全省排名第3,其中多篇信息还得到中纪委、省纪委领导批示。
通过与省、市主流媒体的紧密联系,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宣传策划,突出宣传重点亮点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比如开展“落实‘两个责任’侨都在行动”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共在江门广播电视台播出12期,江门日报专题报道26期。此外,还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广东党风》、《南方日报》、南粤清风网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我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集中查办专项行动工作经验,并协助拍摄了廉政观察栏目《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排查系列报道之一(江门)》。新会区在各类媒体刊发专项行动工作宣传稿有108篇之多;台山市充分利用本级电视、电台等媒体,每日分条宣传新修订的党内两项法规。
市纪委还带头促进新媒体宣传常态化工作。在拓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阵地的过程中,对“江门廉政网”进行升级改版,相继开通了“江门廉政”政务微博和“江门清风”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动态和成效,注重曝光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剖析材料,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化解负面舆情。其中,“江门廉政”微博综合效果在全市排名靠前,得到市政府的肯定;开平开通三个微信群和微信直播间,以讨论的形式,学习宣传新修订的党内法规;台山开通的“台山清风”微信累计发表文章89篇,共有近3000名该市党员干部关注。
此外,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还利用重要节点进行廉政提醒,做到逢节必教,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牌、LED屏,在元旦、春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廉政提醒,有效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中,恩平在重大节日前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廉政短信,去年全年共发44期35000多条次。
【廉政教育】
深挖侨乡勤廉元素,打造特色廉政文化
去年,市纪委围绕“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纪律教育主题,注重拓展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和机关各室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打造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品牌。
据悉,去年全市共有867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52311名党员接受了纪律教育,各级党委(党组)共邀请领导或专家上教育辅导课653次,举办专题培训学习619次共75169人。
针对重点岗位领导干部的纪律教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活动,以领导讲话、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对这些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法纪教育。比如召开了2015年新任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举办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培训班,组织重点岗位领导干部党章知识测试,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
为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工作开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协调各单位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观看党风廉政题材文艺作品和电教片等学习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区也在积极创新文化输送模式,推进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比如,开平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将古代清官余靖的廉政故事改编成折子戏送到群众身边,并拍摄了首部廉政微电影《较量》,通过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当地人文景观和生活习性,让党员干部在休闲之余,感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影响。
此外,市纪委还运用以赛促学的有效方式,组织举办了广东省首届“廉洁火炬杯”党规党纪知识竞赛选拔赛,共有73个市直单位参赛,掀起了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热潮。我市代表队在全省首届“廉洁火炬杯”党规党纪知识竞赛复赛中表现优异,成功进入决赛并获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市纪委通过深挖侨乡廉政元素,联合中级法院建成具有法治、侨乡和本土特色的江门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并创新启用“旁听庭审+参观展区”的警示教育模式,利用法院特有的职务犯罪庭审警示教育资源,组织相关行业部门的党员干部在基地“听审区”旁听庭审,听审完后在基地“展馆区”继续接受教育。之后,还及时督促案发主体相关行业和单位开展以案治本工作,初步建立了以案治本联动机制。至12月底,共有226批,1万2千人次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充分肯定我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认为“花钱不多,但是作用很大”,他尤其对旁听庭审和参观展区紧密结合这一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在全省也是创新之举”。
江门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的落地建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三区四市以廉政基地建设为抓手的廉政文化也如火如荼。其中,蓬江区加大投入,把丰乐公园打造成廉政文化精品工程;恩平市对歇马举人村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扩建;新会区全力打造天马廉政文化街;江海区致力建设廉政公园;江门监狱拟投资200万,利用监狱不可再生的特有警示教育资源建设展览馆等等。
【源头治腐】
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实现精准防控
源头治腐,就要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去年,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以精准预防、源头治腐的思路统筹全局预防工作全局,大胆创新防腐制度机制,有效增强了预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2014年试点基础上,去年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工作转入常态化。继续聘请异地专家评估工程廉政风险,实现对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的精准式预防。收集全市建筑行业相关制度,聘请专家进行制度廉洁性评估,扩展成果运用。并以评估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开展制度补强工作,促使有关部门对现行行业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更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工作经验得到省纪委的高度肯定,在去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宣传教育和预防腐败工作座谈会又作了经验发言,《广东党风》杂志也作了专题报道。
利用制度+科技的手段防控廉政风险。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去年搭建了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全面推进主平台和两个子系统(工程廉情预警系统和政府采购系统)的建设,将所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纳入平台监管,并对采购、建设、审批等全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监控,及时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和制度管理风险,督促公职人员认真履职。据悉,系统主平台已在去年12月份启用,下一步还将探索建设的工程廉情预警系统与重大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抽查相结合,增强评估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源头治腐,自然少不了发挥办案工作的治本功能,实现“以案治本”。去年,市纪委下发《关于开展以案治本强化干部管理的通知》,依托市廉政法制基地旁听庭审资源,组织庭审案件的案发单位深入开展以案治本工作,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并选取近年来我市查处的违纪违法职务犯罪案件,编印了《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加大以案治本警示教育力度。各市(区)纪委也精心挑选典型案件,遵循“案件剖析、制度梳理、实地调研、健全制度、检查落实”五大步骤,扎实开展治本工作,有效促进了办案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切实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功效。其中,恩平市纪委通过组织恩平法院查找风险,堵塞漏洞,制定出台了廉政防范制度80余项;鹤山市选择民政、教育等4个行业领域作为以案治本的重点,组织案发单位深挖案发根源,针对管理薄弱环节建章立制,促进办案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江门日报记者/叶田实习生/梁凌宇通讯员/江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