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14-09-17
|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今年3月份以来,市工商局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全面推进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准入和场地限制,落实“两个目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金钱、时间成本,实现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 今年3月份以来,市工商局按照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全面推进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重要内容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准入和场地限制,落实“两个目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改革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金钱、时间成本,实现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据统计,3月1日我市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截至8月31日,全市共新发展市场主体22612户(不计算同期注销、吊销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34%;注册资本102.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2%。 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市场活力。此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宽进严管”为核心,通过降低创业成本,从而激发了社会投资活力。 注册程序减少了 改革取消了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公民“0元”就能办公司。改“先照后证”为“先证后照”,改前置审批事项为后置,仅对13个特殊行业保留前置审批,108个前置审批项目改为后置审批,大大加快了手续办理速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据悉,我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还权于市场,先后开展3批压减行政审批事项2934项,关联审批事项压减率达到38.7%。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工商便利化登记、审批提速、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确保放得开、管得住 改革以“宽进严管”为核心。放开市场准入之后,需要构建后续“严管”机制。针对长期以来“重审批、轻监管”或“以批代管”带来的监管职责不清、“监管难”等问题,5月28日,江门市政府印发《江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市场监管实施方案(暂行)》。 暂行方案要求商事主体“宽进”后要“严管”,要建立并完善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模式,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和信用监管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放得开,管得住。 建立商事主体“黑名单” 市工商局表示,“宽进”之后需要“严管”,“严管”同时更要加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工商局出台商事主体“黑名单”管理实施办法。 对商事主体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行为记录,实行信用信息分类管理,并决定是否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从而达到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目的。 改年检制度为年报制度,企业由“要我年检”转换为“我要申报”,由“被监督”改为“我愿意”接受监督。 打破“信息孤岛” 所谓的“信息孤岛”,就是指商事主体登记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等的公示范围有限,各地、各部门标准不一、参差不齐,信息无法统一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不仅在部门之间存在,甚至部门内部各科室都存在。 将商事主体登记信息、企业信用信息要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是我市本次改革理念的重大变化,也是推进改革,强化监管的有效支撑,有效打破“信息孤岛”。 改革措施“睇真D” 措施一 降低准入门槛 3月3日起,降低工商注册登记门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工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限制 ★取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的限制 ★取消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 ★取消公司登记必须提交验资报告制度(除募集型股份有限公司外) 措施二 充分利用资源 5月12日起,允许“住改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降低企业准入成本,实现市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住改商”是指允许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一址多照”是指可将同一地址作为多家市场主体的住所 ★“一照多址”是指一个市场主体可以设立多个经营场所 措施三 简化审批事项 5月26日起,全市统一精简、优化审批事项,前置审批事项压减达89%。 ★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 ★同步压减前置审批和后置审批事项 ★保留13项前置审批 ★108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措施四 缩短办照时间 改革后,企业办照时间缩短了。据不完全统计,仅简化企业设立验资环节,一年将给全市企业节省近3000万元。 ★全市办照时限从法定20天缩短到3—5个工作日内 ★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简单事项登记的企业实现了即时办理、当天办结 措施五 创新服务手段 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实行“网上登记,双向快递” ★探索电子营业执照 措施六 完善后续监管 以“宽进严管”为核心,坚持明确部门监管职责,构建后续严管体制机制。 ★强化对商事主体“宽进”后的“严管”,着重建立完善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模式 ★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和信用监管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放得开,管得住 措施七 创新监管方式 ★将企业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制度 ★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对市场退出提供合理救济途径,鼓励社会广泛监督 ★建立有效、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克服检查的随意性,提高检查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措施八 建立信息公示平台 建立商事主体信息管理和信息公示平台,便于部门间信息对接、信息共享,方便社会公众查询。实现了“双告知”功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 ★平台可实现商事登记 ★平台可实现行政许可审批 ★平台可实现执法监管 ★平台可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公示查询 ★平台可实现商事主体登记信息自动分发各行政审批部门 ★平台可实现手机短信通知商事主体 ★江门网上办事大厅首创“E键通”智能检索系统,推出“政企通”服务栏目 改革成效 市场主体显著增多 ●3月1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当月市场主体就突破21万户大关 ●至8月31日,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大关 ●预计至年底,有望突破23万户大关,市场主体数量将实现“一年内三次大的突破” ●全市共新发展市场主体22612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9.34% ●新增注册资本102.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2% 网络平台效率高 ●截至8月底,全市共办理网上工商登记业务44298宗,占全省工商系统网上登记业务总量的35.3% ●目前全市进驻网上办事大厅的行政审批事项共5189项,达到一级网上办理深度4409项,提前达到并超过省提出的目标 ●商事主体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自7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已向各行政审批部门推送商事主体信息5万多条,网上办事大厅公示平台已公示约60万条商事主体基本信息 案例一 中铁建港航局集团江门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相关验资报告一般需要15个工作日方可取得,注册资本为5000万的公司申请验资大概需要上万元。 获取注册资本验资报告这一流程,至少要跟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质监部门等多个部门打交道,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最让一些创业者头疼的是,实缴的注册资本只能押在那里,不能流动起来。 而改革后,公司设立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企业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将更加灵活,自主经营空间更加广阔。2014年3月11日,中铁建港航局集团江门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申请设立登记,当天即获核准,为项目及时上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案例二 江门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万达嘉华酒店,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旅馆,游泳馆,餐饮服务,公共浴室,美容、理发服务,健身服务”等。据酒店的负责人反映,他们在广州经营的酒店就是在商改之前登记成立的,前置审批文件办理了差不多半年之久,由于前置审批文件未齐全,不能办理营业执照,不能以酒店的名义进行招商、洽谈,影响了公司筹建的进度。 而“先证后照”改“先照后证”后, 江门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万达嘉华酒店可先申办营业执照,领取营业执照后,以公司名义开展合作伙伴的招商工作、酒店员工的招聘工作等,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案例三 开平市慧思珑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13日,成立后的一个星期即办理了经营场所备案,成为了开平市发出的首张“一照多址”营业执照。 “一照多址”充分尊重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增设分支机构可以自由选择办理经营场所备案或分支机构登记。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改革为企业减了负,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而且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证件,现在也只需办理一次手续就可以了。 江门日报见习记者 谌磊 通讯员 易拥军 黄国豪 |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