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江门廉政

播撒公平正义的阳光 市中级法院大力推进司法公开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15-02-04

播撒公平正义的阳光
——市中级法院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综述
 

src="W020180326507787805761.jpg"
在法院开放日活动中,5名小学生坐上审判席体验庭审,亲身感受司法的庄严。

  1月19日一早,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吴超雄翻看着诉讼服务热线“12368”来电情况统计。这是该热线自去年7月1日开通以来他的“早课”。截至去年12月,市中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共接听来电办结事项1033个,其中咨询事项679项、转办催办事项39项、意见建议12项。

  “12368”被誉为法院系统的“110”。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对案件信息和诉讼程序性问题如有疑问,只需“拨一拨”便可知晓。

  一条热线传递着司法的温度。过去的一年里,市中院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渠道,提高便民利民程度。“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只是该院近年来开展司法公开众多举措中的一项,但也反映出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坚定决心。

  文/图 樊炜 张迪楠

  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

  当事人王先生在市中院案件查询中输入案号和密码,很快便可以查询到他的案件审理到了哪个环节。“这样非常方便我们当事人,不用再跑到法院去询问了。”王先生说。

  2014年起,市中院在官方政务网站上开设了司法公开专栏,设置案件信息检索、审判信息、执行信息、裁判文书等16个信息公开栏目,向社会各界全面公开法院工作。

  如果市民想了解更多案例,只要点击裁判文书栏目便可以查询到全年审理的各类案件的判决书。据悉,该院定期将审理各类案件公开宣判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并指定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管理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监督管理上网公布的文书数量、质量和信息安全等问题。2013年以来,共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广东法院网、门户网站公布裁判文书25624份,法律规定应当公开裁判文书100%上网公开。

  2014年3月17日,市民们经过缤纷广场的LED屏幕上看到了很有意思的“广告”:“失信老赖看过来,江门法院涉民生案件执行清网大行动开始啦……”,随后滚动播出“老赖”的姓名、身份证号、所欠金额等信息。据统计,市中院将全市508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了最高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利用主流媒体、官方网站、新浪、腾讯微博及休闲广场户外LED屏集中曝光276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督促被执行人主动执行,其中37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该院还通过扩大执行听证的范围,继续实行公开听证制度,对执行措施、执行中止、执行款物管理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制度,依法公开。

  为了让市民更了解法院工作,该院还定期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让市民们亲身感受法官的办案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讲解员会向参观的市民介绍各种诉讼知识以及法院的工作情况,参观人员甚至可以直接坐在审判席上,亲身感受司法的庄严。“以后我也要当法官。”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的7岁小朋友鹏鹏坐在审判席上高兴地说。早在2012年,市中院就制定《设立法院开放日的规定》,明确每季度开展一次“法院开放日”。截至去年12月,全市法院统一开展3次“集体开放日”活动,各法院根据自主特色分别组织了“法院开放日”79次。

  “司法的公开,极大地改变了司法机关的形象,拉近了司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增进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同时通过网络完善了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市人大代表关康强在法院座谈时说。

  推进便民利民公开举措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公开就是将司法权力置于阳光下,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人们追求的公平正义。“公开无非是让社会了解法院工作,另外一项功能就是方便群众。”市中院立案庭负责人黄煜文介绍。

  为了方便群众立案咨询,市中院在立案大厅配备当值法官,落实首问负责制,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由当值法官进行立案阶段的调解工作,争取使案件在诉前得到解决。该院还重新整理、编订了涵盖诉讼风险告知书、举证通知书、诉讼期限告知书等20项内容的便民诉讼手册,放在立案大厅供当事人取阅,便于当事人按照指引参加诉讼。立案大厅内设立公告栏、电子导诉牌和自助诉讼服务查询屏,极大便利诉讼群众咨询立案,了解案件办理进程。

  查阅诉讼档案,是案件当事人和律师的一项重要活动。2014年10月9日,市中院档案数字化中心揭牌成立,开始对400万页诉讼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通过对档案修复、扫描、数据录入、挂接、存储、联网等数字化处理步骤,将原始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再与全省其它法院联网,逐步实现当事人远程网络查阅档案,法院异地查询档案,为当事人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档案查阅服务。该院也成为全省第一家落实最高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新要求的中院。

  “档案数字化不仅能提高档案工作的管理层次,防止档案篡改,减少查阅档案毁坏风险,而且能起到便民利民的作用。通过查阅电子档案,既服务了审判执行工作,又避免了多人同时利用卷宗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中院办公室主任刘振宇说。截至去年12月,市中院共对34万页诉讼档案数字化,蓬江、新会区法院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司法公开不只是宣言,而是真实地落地。”该院院长叶柳东说,近年来,市中院不断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坚持院长、庭长接访制度,对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由院长、庭长直接接访当事人,并及时给予答复。认真执行《关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约见法官的暂行办法》,当事人可以约见法官,由法官结合案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案件,由承办法官对申请人进行判后答疑工作,努力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传播司法正能量

  “@五邑法苑今天正式上线,欢迎各位网友微观!”2011年12月14时20分,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宣告市中院首个官方微博在腾讯网正式上线。随后,该院又开通了新浪微博。2014年开始,推行“五邑法苑”官方微博两级法院轮值制度,定期发布法律文化知识、审判执行动态、案件报道、直播活动现场、庭审直播预告等。微博开通至今已选定典型案例实行网络或微博直播案件95件,以法官的一天、执行员的一天等为视角发布博文7200多条,让社会了解法院工作,吸引粉丝6万多人。

  司法宣传是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手段,市中院积极掌握司法宣传的主动权,向社会发声,向群众宣传,不断扩大司法公开力度。市中院不断加大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2014年在中央级、省级、地级平面、电视媒体发表新闻报道285条。多篇报道被《人民法院报》刊登,其中审判节点控制系统和审限变更一支笔制度的稿件更被《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刊登。

  “看完这个宣传片之后,我们知道怎么打官司了。”台山铜鼓圩带着孙子观看电影的林阿姨说。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到电影,每年市文广新局都会在各村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市中院借助这个平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电影播放间隙播放5分钟的公益宣传短片,向基层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送法下乡活动覆盖了全市1045个行政村,播放公益宣传片达2090场。

  在推进司法公开工作中,市中院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借助人大代表沟通民意和政情的作用,助力法院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权威的进一步提升。全市法院通过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邀请各级人大代表视察法院、参加庭审观摩、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798人次。定期向人大代表寄送法院工作通报、工作宣传短片,让代表及时了解法院工作。

  “司法公开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审判工作,了解法院工作的进步和成效,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法院工作发展创造更良好的外部环境。”叶柳东说:“我们将继续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深入推行司法公开,坚持‘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增强法院司法公信力。”

相关附件:

主办:中共江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江门市监察委员会

技术支持:江门市网信局 中国江门网 迪浪科技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02492号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