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提到,“什么叫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为政之绩,即为政的成绩、功绩、实绩。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扎根于党的群众路线当中,两者一脉相承,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树立正确政绩观。当党员干部做到心系群众时,便会有阳光政绩,让权力为民所用,让政绩使民得利。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依据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察地方官员政绩不能光看GDP,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不以GDP论英雄”,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的依据,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为各级地方政府指明了追求正确政绩观的方向。201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更是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选用干部的基本导向,为选贤任能提供了参照标准。其中第五章第二十七条特别强调:“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的考核,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债务状况等指标的权重,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
不可否认,当前存在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出政绩、谋提拔,罔顾子孙后代和生态环境,粗放卖地引资,甚至编数据、骗上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置若罔闻,给未来埋下了祸根;还存在着“每上来一个领导就搞自己一套”的怪现象,朝令夕改,如“尾巴工程”、“前任栽树后人挖树”等,对整体规划没有周详的考虑,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些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但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踏实为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把政绩建立在群众得实惠基础上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把政绩建立在群众得实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一,从政需把群众观点装在脑里。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加深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示范典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体现以人为本的需求,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群众感情,端正对群众态度,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和暖心人。贯彻响应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号召,推动干部下基层活动,多接触群众、走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做到接地气、办实事,兑现承诺,还信于民。
第二,施政应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需”。始终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坚持做到让利于民,做到“不与民争利”。一是重点落实民生工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治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搭建便民惠民的服务网络。二是在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中,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对涉及民众利益项目的各环节进行公示公开,做到阳光操作,让群众拥有知情权。三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地方发展政策时切勿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在发展经济带领人民迈入小康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人民群众留下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一湖清水,构建和谐安全的美好家园。
第三,评政要把群众工作抓在手中。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坚决反对“四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手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民主生活会中要查摆问题、切中要害,会后针对问题落实整改方案,自觉让群众监督。不走过场、走形式,勿“活动来时一场风,为民服务一下子”,要努力实现查摆问题、落实整改、涓滴改善的良性循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革除思想和作风顽疾,不断提升使命感、责任感,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畏”,坚决反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错误政绩观,不提过高口号,不玩数字游戏,不搞面子工程,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推动工作。此外,也要注意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等造成基层干部的不必要负担,建立客观的评价考核标准与权重,可依托第三方机构或媒体网络对政府绩效“打分”,不断探索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政绩考核更需透明化,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应明确权利清单与服务清单,定期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要用群众、实践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
归根结底,政绩是干出来的,要为人民谋利益,必须真抓实干。只有秉持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会使群众路线越走越宽,真正把群众路线践行在脚下。
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谢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