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案头的是一本由当代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它简明扼要地从天人之学、道法自然、辩证法则、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和天下大同这十二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如何产生,以及在中国历史中如何演变和其现实意义,概括得既全面又明了。可以说,本书既讲清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也讲清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
阅读本书时,不由自主地就把它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联系在了一起。两者有何联系?读后有这样一种体会: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不想腐”的思想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后,反腐败成了举国上下、党内党外、官员民众都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民心向背和执政基础,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和新一届中央纪委的领导下,我们已经逐渐找到了打赢这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法宝,那就是建立一套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廉洁清明的政治机制。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已经证明:“三不”是一套科学理想的机制,也是杜绝腐败的利器。
其中“不敢腐”主要靠法治,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法治基础,并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惩治一人,“打老虎”与“拍苍蝇”并举,让贪官为贪腐付出沉重代价,从而警戒后人。“不能腐”主要靠制度,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又接受监督的权力运行体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处在官位上的官员接受监督,使其不能自行其是、为所欲为。“不想腐”主要靠教育,对官员进行必要的信仰和官德教育,使其明了为官宗旨,抛弃当官发财的念头。虽然目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是一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斗争。
“三不”机制还尚未建立,我们就要努力早日建成这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不敢腐”、“不能腐”都属于外在法制层面,建立起来也相对容易,当前,“不敢腐”的相关法律已经基本确立,反腐高压态势已经形成,“不能腐”的制度设计也已经铺开,相信深化改革完成之后,接受监督的权力运行将会更加科学规范。“不想腐”属于内在精神层面,要建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因如此,我们才一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认识到“不想腐”主要靠教育,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又需要一定的思想资源,“不想腐”的思想资源从哪里汲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确立“三个自信”,强化“不想”。马列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这里可以找到信仰和宗旨教育的思想资源,但实事求是地说,仅靠信仰和宗旨教育,还不能完全达到“不想腐”的理想效果,还必须对官员进行一定的官德教育。党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官德兴。官员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只有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官员道德水平才水涨船高地跟着提高,因此,对官员的官德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官员本身,而是要着眼于整个社会。王岐山在《坚持党的领导 依规管党治党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一文中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家国情怀和修齐治平、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把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结合起来。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有必要汲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所形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养分,增强文化自信,来加强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提高官员的道德水准,使其从内心真正达到“不想腐”的精神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出版于2012年10月,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提及“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时列举了一些思想,所列思想中,除了“尊师重道”外,本书所概括的另外十一个方面都包含在内,而孔子在古代被尊为至圣先师,纪念孔子诞辰本身就是尊师重道的最好体现,从中可见该书的学术水准和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入选了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称得上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图书。通读本书,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之上。只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才会提高,只有当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时,官员的道德水平也才会跟着提高,官员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腐败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实现“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我们“不想腐”所需要的宝贵思想资源,它就像一座宝库一样,而本书就是一把打开这个思想宝库的钥匙。
最后,还想谈一谈本书的适用对象,作为普及读物,其适用对象当然是全国人民。在此,我想强调有三类读者群体更需要关注本书:一类当然是处在官位上的官员。当今我国的官员不仅要读马列主义的著作,还应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书,两者都有助于他们官德的培养;一类是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官员道德的培养、廉政文化的建设不仅要围绕在任官员展开,还要前移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去,以我国目前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公务员基本上从大学生中产生,因此,学校教育中应该有官员道德培养、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所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应阅读本书;第三类就是家长。家庭教育是人成长中很重要的部分,虽然并不是每个家庭中都能产生官员,但官员必定是从一个家庭中走出并建立自己的家庭,“家风”是廉洁从政的“拱心石”,因此家庭教育中也应有官员道德培养、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家长阅读本书就显得越发必要。(牛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