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史海钩沉
卢纶:敢于冒死“打虎”的刚直廉吏
  • 来源:南方日报
  • 发布日期:2020-07-24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的一天,紫禁城中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大事:这一天早朝结束后,在皇帝出行所经的御道上忽然冒出一封匿名信,内容为揭发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的多宗罪行。

司礼监有明朝内府“第一署”之称,而刘瑾是最受皇帝宠信的八个近侍宦官之首,这八个人被时人合称为“八虎”,尤以刘瑾最为狡黠狠毒。刘瑾仗着武宗庇护,专擅朝政,大肆搜刮民脂,公然纳贿勒索,残害忠良,闹得民怨沸腾。得知有人竟敢检举自己,刘瑾大发雷霆,假托皇帝诏命,罚百官长跪于奉天门外,逼迫告发者现身。

众人在烈日暴晒之下跪到天黑,刘瑾仍怒气难消,又将三百多名官员打入酷热难耐的诏狱,交给锦衣卫审讯。次日,大学士李东阳等人上奏求情,加上刘瑾已经获悉匿名信出自宦官内部,与群臣无关,这才宣布释放百官。然而,顺天府推官周臣等多名官员已中暑而死。

在被下狱的人当中,有一位却是风清气爽、安然无恙,他就是与湛若水、汤文经并称明代广东“增城三贤”,以刚直不屈而著称的廉吏卢纶。

卢纶画像(杨佳 作)

明武宗时,因忤逆或弹劾刘瑾而遭到酷刑折磨、削官革职、乃至家破人亡的人不胜其数(参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而卢纶却并未因此畏缩不前,他在六科给事中任职期间,坚持上奏控诉刘瑾违法乱纪的罪状。那么,这个敢于抗争、冒死“打虎”的粤籍官员,他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出使安南参劾权宦

卢纶(生卒年不详),字朝言,别号望峰,明代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一生历任行人、给事中、四川按察使等职。据(清)道光《广东通志》、(清)光绪《广州府志》、(清)康熙《增城县志》等史料记载,卢纶儿时不但生得丰采秀异,双眸炯若星辰,而且器宇凝重,聪慧过人,十二岁时便会作文,每日诵读数千言。

卢纶幼年诵读图。(杨佳 作)

卢纶的科举之路堪称一帆风顺,弘治八年(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考中进士,尔后被朝廷授予行人一职,隶属于行人司。行人司设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一个受帝王钦派的特使机构,旗下的行人负责奉命传旨、册封、赏赐、慰问、赈济、祭祀、征聘贤才等事,亦包括出使外夷等外交性工作(参见《明史•职官志三》)。考虑到这个职位需要代表朝廷形象、不辱使命,需要较高的政治素质,因而朝廷往往从新晋进士中选拔人才充任。因此,行人尽管品级不高,却是个“秩虽下而选甚高,禄虽微而任则重”的职位(明•黄训《名臣经济录•行人司题名记》)。

初涉仕途的卢纶,已经展现出立身端正、不谋私利的廉洁风范。有一次,卢纶受朝廷委派出使安南国(今越南),因才华出众而深受安南君臣敬重。安南人特意以八宝盘作为礼物,私下赠送给卢纶,却被他婉谢不受。此举使得安南人对他更加敬佩,特意作诗赞誉,诗中有“名树铜关月,清摇桂海风”一句,将卢纶的高风亮节,比作明月清风。

卢纶回朝述职后,受到朝廷提拔,先后出任户科、吏科、兵科给事中一职。六科给事中是明代洪武年间设立的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职权涵盖甚广,涉及诤谏、议政,还有监督与之对应的各部事务、文件往来及百官履职表现的责任。前述匿名信一事,就发生在卢纶任职给事中期间。

当时的刘瑾权势熏天。据《明史》记载,凡内外所进奏章,都要先向他呈报,称为“红本”,经他审阅之后才呈给通政司,称为“白本”。刘瑾利用职权之便,疯狂敛财受贿,大肆卖官鬻爵。一些请求严惩刘瑾等“八虎”的内阁大臣,先后遭到罢黜,或被强制退休,还有许多弹劾刘瑾的人被迫害致死。在刘瑾的纵容和授意之下,冤狱四起,一时间人心惶惶,号哭喊冤之声,遍满道路。

就在卢纶所在的六科给事中系统里,有人惧于刘瑾的威势,怀揣着弹劾他的奏疏愤然自缢,还有人因为拿不出贿赂他的钱财,或因害怕在办事过程中得罪他而选择轻生。卢纶生性方正坦荡,向来秉笔直谏,“遇事侃侃无所避”。他屡次上书举报刘瑾作奸犯科的行径,却始终没得到批复。为了弹劾刘瑾,他甚至在武宗面前抗旨廷诤,伏地恳请不起,惹得武宗发怒离去。不久后,卢纶被调出京城,前往大同等地核查军饷问题。

严查军饷减税赈灾

大同是明朝为抵御鞑靼人入侵所设的“九边重镇”之一,是关乎大明王朝北境安危的重地。卢纶在大同等地清查军饷期间,纠察出大量侵吞蠹蛀的违法行为,并一律依照法律秉公查办。卢纶凭借查案时的铁面无私“声震一时”,却也引来朝中权贵的忌惮,被外放为四川参议。

参议是明代各省布政使的下属官员。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事务,参议则具体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事宜。卢纶走马上任后,恰逢四川发生大饥荒,灾情告急,饿殍遍野,有人便向当地巡抚、巡按请示开仓放粮,得到的回复却是先将灾情上报朝廷,获得批准后才能执行。情急之下,卢纶表示:“眼下已到饥民生死关头,若申报灾情的文件辗转拖延,岂不令他们陷入无法挽救的绝境了吗?”(“民旦夕且死,若案牍辗转延缓,则索之枯鱼之肆矣!”参见《广东通志》)

卢纶还向众人提到了西汉名臣汲黯(字长孺)。汲黯在视察途中经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竟至于父子相食,情急之下他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开仓赈济灾民。事后在觐见汉武帝时,他主动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卢纶声称愿意效仿先贤,一力承担擅自开仓的罪责。他启用库银籴谷,并集中各州县缴纳的赃银和罚款,购得粮食数万石分发给灾民,救活了数十万人。

四川在许多人印象中是物阜民丰的“天府之国”,但卢纶却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川中各地土地贫瘠、肥沃程度不均,但百姓却被迫承受同等的差役和赋税。卢纶在详细核实的前提下,对原本简单粗暴的地方征税和派役条令作出了因地制宜的调整。新政令颁布后,减轻了民众负担,博得了万民称道。

关于卢纶的才干,《广州府志》《增城县志》等史料中,还记载了一则颇具传奇色彩的掌故。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宫突发火灾,为了修缮营建被烧毁的宫殿,朝廷委派特使入蜀采办木材,由卢纶负责配合。两人在山中寻得罕见的巨木,动用了一万多名工人用挽车搬运。运输途中,民力告竭,而木材距离水运的地点还有三百里。就在众人焦虑万分之时,卢纶通过观察天象,推测暴雨将至,于是便作了相关布置。不久之后,果然雷雨大作,江水暴涨,高出平时丈许。木材竟然顺流而下,过了几天,下游传来消息,木材已经漂到彝陵(今湖北宜昌)境内了。卢纶也因为此事,受到了武宗嘉奖赏赐。

卢纶在蜀采办巨木。(杨佳 作)

平定流寇秉公执法

卢纶因在四川参议任上政绩出众,被朝廷提拔为四川按察副使。在他率兵驻守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时,当地流寇众多,而负责维持治安的千户(官名)文献却在暗中招揽亡命之徒,意图不轨。卢纶经过缜密部署,指挥部队诛杀文献,清剿贼寇,维护了境内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安宁。此后,卢纶被提拔为四川按察使。

此时,朝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权宦刘瑾被诛,大学士杨廷和于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明武宗崩后,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在此期间,杨廷和一度总揽朝政,励行改革。杨廷和是四川人,他老家的亲戚子弟仗着他的权势横行乡里,被卢纶绳之以法。杨廷和为此向卢纶求情,卢纶不为所动。杨廷和因此衔恨于心,后来罗织借口罢免了卢纶。

嘉靖元年(1522年),匪首黄雪梅在增城起兵作乱,兵备道王大用领兵镇压。当时已经致仕回乡的卢纶积极出谋划策,协助官军擒获了黄雪梅,匪患由此得以平息。

回到增城的卢纶深居简出,谢绝士绅邀约,三十余年没有迈进过省城广州,许多人都只闻其名而未曾见过其人。他平时事母至孝,每天晨起问安,亲自侍奉年迈的母亲进食,不假手于他人。卢母过世后,他悲痛不已,素食三年,不见欢颜。

此外,卢纶每天早起后,必定穿戴整齐去家庙祭拜,回来后就教家中子侄读书。他教导晚辈,“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读书人要知行合一,付诸行动,不要因为懒惰而放松了修行。因为他的兄弟早逝,卢纶便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抚养诸侄,为他们操持嫁娶,还把祖传的田宅分给他们。由于卢纶的品德一向为乡邻所信服和敬重,许多人凡有诉讼争执,都愿意来请卢纶出面主持公道(参见《增城县志》)。


卢纶为乡人主持公道。(杨佳 作)

后来,卢纶在家乡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为了纪念卢纶,增城士民将其纳入乡贤祠祭祀之列。据说,其后代也多为持家守业的贤能之人。

卢纶的一生虽谈不上惊天动地,可圈可点之处却很多。他不仅在赈灾等危急关头勇于担当,还在地方治理上颇有作为。特别令人起敬的是,在刘瑾、杨廷和得势之时,他两度不计个人前途和利害得失,守公持正,严格依法办事,敢于同贪腐势力和不法行为做斗争。他的忠耿尽职赢得了内阁大臣梁储的称赞,被誉为是“谔谔一砥柱也”(《增城县志》)。

《韩诗外传》有云:“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卢纶的廉正品行是任何时代都需要传承和发扬,而他的事迹还亟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以供今人追思先贤,洁身自省。

【评说卢纶】

增城卢纶,与唐代诗人卢纶同名同姓,然正史中无传,其事迹见诸实录、方志等。作为廉吏,卢纶勇于任事,能胜任各种类型的工作,堪称干吏能员。他在大同打贪,“直声大震,人多忌之者。”在四川理政,则“一时被惠者,懽(同‘欢’)声载道”。监运修理皇宫的巨木,他会巧妙地利用河水暴涨之机,最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他在治军筹谋方面也有佳绩,通过方志中“俱勒兵诛之”“设法擒杀贼首黄雪梅,诸余党皆殄戮”等只言片语,可见其人风采。

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卢纶“谔谔一砥柱也”的一面。正德年间,卢纶冒死具奏弹劾当时权势熏天的阉宦刘瑾,即使有忤旨之嫌,也未曾顾及个人的身家性命。嘉靖年间,卢纶为四川按察使,秉公办理当朝首辅杨廷和的家人犯法一案。前者使得其外放为官,远离朝廷数年;后者则导致了其在正要大展身手的壮年,提前退休。

《孟子•公孙丑下》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手遮天的刘瑾将卢纶赶出京师,看似一时得志,但是没过几年,就因同党告发,被朝廷以反逆之罪寸磔(凌迟)处死。这名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巨贪之一,最终落得个受人唾弃的下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宦游生涯里,卢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得享89岁高寿。虽然在正史中没有留下传记,但作为明代“增城三贤”之一,卢纶生前爱民廉洁的品行,早已深入当地人心,老百姓将他入祀乡贤祠,奉为千秋榜样,万古流芳。

——元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