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中国荷藕之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该县以“莲”倡“廉”,以“荷”促“和”,着力打造“荷乡清风”特色廉政文化,着力营造廉荣贪耻的氛围,激发党员干部内心廉洁自觉,促进廉洁宝应建设。
精心组织人才队伍,激发社会共建廉政文化的创造力。一是宝应县积极建好创作班子。立足全县“书法之乡”“诗词之乡”“微型小说之乡”和“淮剧之乡”等文化优势,加强与县文联、作协、淮剧团、老年大学及乡镇文化站等沟通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诗词、书画、小说、编剧等方面专门人才的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会商、研拟创作内容,多次组织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展览、廉政文化短剧汇演等活动,编撰《宝应文学》廉政微型小说专刊,一批精品佳作出新出彩。二是宝应县努力抓好专业队伍。召集具有戏曲表演、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文艺团队、人才,加强廉政文艺演出队伍建设,形成了以县淮剧团、各镇(区)文化站为主体骨干的专业演出队伍,担当廉政文化宣传的“正规军”。以专业演出队伍排练的大型现代勤廉淮剧《湖畔风雨情》获得江苏省第六届淮剧艺术节剧目奖、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在全县巡回演出100多场次。三是宝应县充分用好业余人才。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间遴选文艺演出人才,发挥民间艺人、戏剧票友、社区文艺表演团体等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作用,形成廉政文化宣传的各路“小分队”。每逢重大节日、节庆活动期间,围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全县组织送戏下乡、专场演出、剧目评选等活动,扩大廉政文化宣传的覆盖面。
精选深挖身边典型,增强运用鲜活事例教化的感染力。一方面,用正面典型激励鼓舞人。宝应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事迹,向先进人物看齐,弘扬清风正气,组织开展“十佳勤廉村支书”“十佳服务发展之星”“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并对选树的典型,将其事迹编撰成“勤廉故事会”,在乡镇、社区组织巡讲。如县政务中心工商窗口马小梅、县法院艳阳天女法官群体等,严格秉公守纪、热心服务群众的形象,在党政机关形成了良好的反响,汇聚起强大的“廉能量”。另一方面,用反面典型教育警示人。每年根据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入访谈办案对象,深度剖析案发根源,深刻揭示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带来的严重社会影响,以案说法、以案讲纪,制作了《扭曲的人生》《迷途》《镜诫》等警示教育片。通过鲜活案例现身说法,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分批次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观市内外的警示教育基地,运用特定场景、人物、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精当应用传媒手段,彰显全面覆盖深入宣传的渗透力。宝应县一是办好“廉政时空”专版,刊“廉文”说“廉事”。每月在《宝应日报》组稿一期“廉政时空”专版,筛选、编辑、刊登反腐倡廉经验做法、勤廉典型、廉政文化建设等稿件、文章,已组稿宣传97期。二是完善“荷乡清风”网站,办“廉网”传“廉声”。升级改版“荷乡清风”廉政网站,完善内容,开设廉政文化专版,及时更新,宣传报道全县廉政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廉政文化传播平台。三是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发“廉信”过“廉节”。建立覆盖全县党员干部的廉政短信平台,定期发送廉政短信,重要节日精编廉政短信,提醒党员干部过“廉节”,将廉政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生活。四是开通“清风荷乡”政务微博,留“廉言”促“廉政”。组织人员参加新闻专业培训班,提升微博维护管理水平,定期更新微博,及时查看并回复博友留言。五是开辟电视公益广告专栏,播“廉句”立“廉志”。发挥电视广告形象生动、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创作、拍摄具有荷乡宝应特色、宣扬勤廉理念、弘扬廉政文化的公益广告作品,在县电视台常态播放,至目前已播放2000多次。
精致经营独特资源,扩大阵地载体示范建设的影响力。宝应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通过挖掘、整理、提炼廉政元素,将廉政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荷文化相互交融,做到古为今用、物为神化,集聚正能量,教育激励人,提升影响力。在建设旅游点方面,全县设计了廉政文化旅游路线,精心打造苏中公学、荷园(咏荷馆)、凤山园等廉政教育基地,基地融思想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成为全县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和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全县各单位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参观,接受教育。特别是开展“清风之行”以来,两处基地共接待近万名党员干部到访参学。在编写故事廉书方面,收集宝应县反腐倡廉历史文化史料、典故,对境内的朱士彦、乔莱等清官廉吏、清廉事件、相关故事传说进行挖掘整理,完善了50余个历史故事,编辑《荷乡清官廉吏》读本。在完善精品库方面,宝应县建立了廉政文化精品库,各镇(区)、各部门组织创作人员合力攻关,整理收集代表本镇(区)、本部门特色、别具形态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不断充实更新精品库内容,并在荷乡清风网登载,以供网友浏览,把清新的廉风刮遍荷乡的每个角落。中共江苏省宝应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