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他山之石
清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勤廉工程” 成效显著
  • 来源:南粤清风网
  • 发布日期:2014-12-24
清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勤廉工程” 成效显著
廉洁广东行·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系列报道之五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也愈显重要和紧迫。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如何实现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清远市通过在全市85个乡镇(街道)、1201个行政村(居)一级,开展以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为核心的“勤廉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颇有特色、成效的基层廉政监督之路。

  英红镇锦田村是位于清远市英德英红北面的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人口435户,1772人,劳动力人口876人,共有耕地2950亩。当“廉洁广东行”记者来到锦田村时,映入眼帘的是整洁靓丽的村容村貌,是村民们发自内心幸福的笑容。自“勤廉工程”在锦田村开展以来,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廉政监督室、推行村务公开、加强“三资”监管、开展“勤廉指数”测评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对锦田村两委干部的监督激励,维护了村民群众的利益,使村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建立了锦田村供港蔬菜基地,带动村民种植户358户,平均每亩每造纯利润4000至8000元,全年种植2-3造利润达万元以上,每户增收约3万元,为当地农户村民脱贫致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锦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春锋告诉记者:“‘勤廉工程’给我们村带来了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干部们更加有凝聚力、战斗力,带动了老百姓增加收入,翻了几番。”

  正如英红镇锦田村只是一个缩影,清远市目前正在全市范围如火如荼开展“勤廉工程”建设,并实实在在取得了成效。

  立足教育防范,拓展农村“勤廉工程”的教育新平台

  清远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廉政故事、书画、诗词、警句等廉政元素融入乡村公园建设中。全市共建成农村廉政主题公园800多个,在镇、村建立廉政文化大院、党廉活动室、廉政书屋、廉政文化墙等1800多个。精心挑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反腐倡廉意义的文艺节目,开展“送廉”下乡巡回演出共计860多次,观众约12万人(次)。举办全市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组织农村先进党员上“廉政课堂”,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观念,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今年以来,共开展村级“廉政课堂”100多场,3000多名农村党员和干部受教育。同时,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学习宣传清新区禾云镇西社村支部书记黄天强等先进典型和清城区龙塘镇新庄村支部书记陈某贪污青苗补偿款等一批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并组织编写了《榕树头下警钟鸣》教育读本,收录全市近年来被查处的涉及基层干部权钱交易、贪污挪用专项资金等32个典型案例,采用一案例、一法规、一启示、一漫画、一诗歌的形式,印发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运用制度加科技,建立农村“勤廉工程”的监督新模式

  清远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农村干部的权力运行。创建预防腐败和三资监管平台。对镇、村干部的权力运行和“三资”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对农村“三资”管理及重要事务决策中不规范和苗头性问题,采取通报提醒、约谈、责令整改、诫免谈话等预警和处置手段,从源头上堵塞镇、村干部的滥用权力行为。建立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全市建成镇级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85个、村级社会综合服务中心(站)1000多个,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网式审批、一站式办结。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明确由乡镇包村干部为代办员,村干部为协办员,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镇、村干部免费代办计生证、“农合费”报批、医保报销、低保申请等事项。据统计,今年以来,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共为农村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4.9万多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在99%以上。建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将平台覆盖全市所有村(居),清城等地将平台覆盖到村民小组。村民可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党务、政务、村务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等情况,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行使。建立村级重大事项“321”决策监督新机制。对于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三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监督。“三议”,即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推动改革创新,建立农村“勤廉工程”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勤廉指数”测评,制定农村党员和群众对村“两委”班子及干部“勤廉指数”测评的标准,以群众打分的形式,对村“两委”班子落实勤政廉洁、作风建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情况以及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动态监督和量化考核,把对农村干部履职情况的评判权真正交给基层群众。佛冈、英德等地还建立了村代表质询村干部、村干部述职述廉等配套制度,避免“勤廉指数”测评走过场。在对全市1084个村(居)“两委”班子、5824名村(居)干部的“勤廉指数”测评中,17名村干部被群众评为“不满意”等级。其中5人因涉及违法违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2人被诫勉谈话,并被取消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资格。

  在各行政村建立村级廉政监督室,并达到“八有”要求:有机构、有牌子、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制度、有台帐、有档案。由乡镇驻村工作组长任主任,村党支部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支委为副主任,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各选一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威望高的村民组成监督员。村级廉政监督室主要负责对本村“两委”及其成员开展工作和履职情况的监督,收集苗头性、倾向性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及时向县(市、区)纪委报告。其开展工作情况纳入乡镇纪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今年以来,全市5000多名廉政监督员监督村级资金使用、村务公开、产权交易、工程招投标、村干部作风建设等事项共4.2万多次。

  强化执纪问责,提升农村“勤廉工程”的威慑力

  清远市针对农村群众白天农活忙、居住分散等情况,要求各乡镇纪委组织干部每周夜访农户一次,镇委、镇政府和镇纪委每周召开民情报告会,每逢镇集墟日设立接访点。并积极推行信访公开公示制度,在镇、村办公场所设置纪检监察信访公开栏。今年以来,全市乡镇纪委共开展“夜访”和集墟日“定点访”800多人次,接访农村群众500多人次,受理并解决信访问题70多件。针对农村基层“人手少、难办案”和“人面熟、案难办”的现实,实行上下级办案互助机制、协作办案机制。县纪委协助镇(街)纪委查办重大、复杂案件,杜绝“说情风”,防止“人情案”。实施“一案双查”、“一案双报告”制度,做到查处违纪当事人的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在写出案件检查报告的同时写出案件剖析报告。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解决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去年以来,清远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农信访件 636起,立案132起,办结132起,给予党政纪处分117人,追究刑事责任17人。

  记者后记:清远市打造的“勤廉工程”,是集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从严惩处于一体,促进农村基层班子及其成员勤政廉洁、作风优良、管理民主和服务为民的一个系统工程。意义在于让老百姓、让村民来监督、来量化考核村干部,促进村两委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履职,从而实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越清)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