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荻海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位于开平市风采中学内,是开平市纪委监委和风采堂文化研究会联合筹建,集党风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达14667平方米,包含清箴景观石、风采鼎、风采小门楼、清官堤、名贤余忠襄公祠和余靖历史纪念馆等6个展区。
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荻海风采堂为平台,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展示北宋名臣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政廉政事迹,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自觉做到廉洁树形象,勤政谋发展,教育人民群众修身立德、爱国奉献,倡导抑恶扬善、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2012年9月,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揭牌,被命名为江门市反腐倡廉廉政教育基地、开平市廉政教育基地。
2014年1月,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获评“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2020年1月,开平市纪委监委以风采堂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对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升级改造,重新调整教育基地的展线,增加风采小门楼等展区,利用风采楼新建余靖历史纪念馆。升级改造后的廉政教育基地进一步总结提炼余靖从政理念,补充完善余靖勤廉事迹,把“从政六箴”与新时代“二十字”好干部标准相结合,融入智能技术,配合半场景复原、实物模型等辅助展品,全方位展现名臣风采和廉洁文化千年传承的魅力。
(余靖像)
余靖(公元1000-1064),广东韶关曲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字家,从政四十一年,官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为“忠襄公”。他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异代九龄”。余靖在从政期间撰写《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为官原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警戒自己,做一个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好官。
(余靖历史纪念馆)
余靖历史纪念馆位于风采楼的一、二层。布展设计围绕余靖的从政背景、从政经历、从政理念和教育意义四个方面,以“起、承、转、合”的方式,全面展现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并将传统廉洁文化与新时代好干部“二十字”标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彰显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馆内设置“历史知识知多少”微信小程序、“从政六箴”多媒体感应互动装置、相关折子戏展示、多媒体查询屏等互动区,运用声、光、电以及故事复原等手段,带动观众深入了解余靖从政事迹及其思想内涵,从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思考、深刻感悟。
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堂)
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堂)是台山、开平等岭南地区的余姓宗亲为纪念先祖余靖而兴建的祠堂,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采用三进六院十五厅堂的岭南庭院式布局,风采祠堂、风采楼、门楼与环形祠墙,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统称为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堂于1906年动工,1914年竣工,历时8年,曾在日军侵华时期和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经筹资重建,最终于2010年重现昔日风采。
(清箴景观石)
清箴景观石是一块重38吨、高5.1米的石英质奇石,其外形轮廓好像圣人孔子在站立合手敬礼,欢迎大家的到来。石上篆刻的“清”字,取自有“广东第一大儒”之称的陈白沙的手书,与教育基地之“廉”互相呼应。
(风采鼎)
风采鼎高3.55米、重6吨多,将风采堂的艺术元素与传统青铜艺术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风采鼎鼎耳以蛟龙纹装饰,蛟龙纹盛行于西周,具有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鼎足雕刻兽面图案,足上有耸起的扉棱,展现出庄严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鼎身以波曲纹和乳钉纹作为主纹饰,象征着余靖为官清如水、明如镜。
(风采小门楼)
风采小门楼原是祠堂和学校的门口,其造型精致,四柱八角,八犄挑檐。门楼上方彩绘左边是菊花,代表“人淡如菊”;右边是荷花,代表“心清若荷”。小门楼向东而立,开学之季上学之时,朝阳直照门面,寓意学子朝气蓬勃、前程光明;门前窄后宽,寓意学子要保持虚怀若谷的心境,既入宝山就应满载而归。
(清官堤)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清官堤通过生动逼真的铜像展示,对北宋四贤(余靖、范仲淹、欧阳修、尹洙)和从春秋时期到清朝的十名清官(晏子、公仪休、刘宠、诸葛亮、陆绩、吴隐之、包拯、海瑞、于成龙、曾国藩)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待对象:党政机关团体
参观地址: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东堤路风采中学东南侧约90米
开放时间:每日按预约情况接待参观(逢周六、日及法定节假日闭馆)
预约方式:基地原则上只接待集体预约参观,预约电话:0750-226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