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应对长期执政考验中发展出来的,是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完善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遵循。“六个必须坚持”精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高质量开展纪检监察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纪检监察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纪检监察工作是人心工作、群众工作,必须切实抓好民生保障,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等民生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要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研判,精准定位重点,确保人民群众在正风肃纪反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相应地,纪检监察研究必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如何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如何推动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问题,确保研究成果能够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为纪检监察研究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要坚定制度自信,深刻认识我国纪检监察体制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方面的显著成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要深入研究纪检监察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成果,总结提炼适合我国发展的监督理念、制度和方法,增强在研究领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高度的自信自立推动纪检监察研究不断深入,为完善纪检监察监督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在坚持自信自立的同时,要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不断推进纪检监察监督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要求纪检监察研究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守正”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党的领导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方向和职责定位。“创新”则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开展纪检监察研究,一方面,要深化智慧监督建设,通过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对权力运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监督理念,探索创新针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以及新兴领域的监督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纪检监察研究的重要抓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推动工作进步的动力源泉。在研究中,要强化问题意识,深入分析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监督力量分散、手段单一、“一把手”监督等难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要关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要着力构建全覆盖的问题收集网络,通过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大数据分析等多渠道汇聚问题线索。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既通过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又运用统计模型进行科学验证。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为纪检监察研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纪检监察工作是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在纪检监察研究中,要从整体上把握监督工作的各个要素,将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要加强监督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不仅关注监督的当前效果,还要考虑监督的长远影响;不仅要研究具体措施,还要注重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少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持续提升监督整体效能。要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胸怀天下能够拓展纪检监察研究的视野格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腐败问题呈现跨国化、复杂化等趋势。近年来,我国集中整治跨境腐败问题,持续开展“天网行动”,加大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力度,深化“一带一路”廉洁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反腐败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纪检监察研究要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合作与交流,为全球反腐败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关注国际反腐败规则的制定和发展,加强对涉外法律制度的研究,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反腐败秩序,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纪检监察工作的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