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是2013年“五邑廉洁清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先进集体】
颁奖词
市第三人民医院:勤廉并举 华丽转身
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精神心理和老年人关怀专科医院。
近几年,该院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通过强化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医院公益性建设、服务品牌化建设,开创了发展的崭新局面,实现了从“老大难”到排头兵的华丽转身,拥有省、市多个首创或第一,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殊荣。
去年,该院成为我市创建廉洁城市的试点单位,他们突出抓好五个廉洁文化宣传平台、五条廉洁诚信服务承诺、五项廉洁诚信措施保证,并完善了廉洁保证金、院务公开、用药监管三项核心制度,廉洁医院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得到省纪委、省卫生厅的肯定。
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精神心理和老年人关怀专科医院。曾几何时,三院是一间出了名的“老大难”医院,10年内7次调整了领导班子,2004年还因医保事件被市有关部门通报,6名中层以上干部被批评。2006年,是三院发展的“分水岭”,陈海泉同志从市卫生局调任三院党总支部书记。新班子“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勤廉并举,开拓创新,通过短短几年奋斗,三院实现了华丽的转身,2009年12月,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从“老大难”到“全国先进”,彻底改变了医院的落后面貌。
正人先正已 领导作表率
2006年,面对“烂摊子”,三院新的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人心散涣和环境条件差是最大的“绊脚石”。班子成员达成共识:三院要“翻身”,领导班子一定要把好方向干大事,带好队伍作表率。班子成员深入各科室倾听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对老上访户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化解积怨;大胆提拔使用业务骨干,调动积极性。在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里,班子不讲排场干实事,以身作则同甘苦。2007年,医院的新大楼建好了,领导班子坚持“三让”:把新大楼的办公室让给病人做病房,继续“蜗居”在旧铁皮屋里办公;把办公室的空调让给新病房,坚持在残破的吊扇下工作;把当时医院唯一的一辆面包车让给防治科送医送药,方便群众。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领导以自身的行动理顺了党群干群关系,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真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2011年投入使用的康宁楼,面积达7000平方米,土建加装修总造价1472万元,每平方米仅花了2000元左右。当时,在三院考察的省卫生厅领导夸奖说:“三院的领导真会管家,精打细算,勤俭办院。”
医院的健康发展,要靠廉洁做保证。在总结经验教训时,院领导反复告诫:“干部要重品行,作表率,绝不能碰贪腐高压线。” 院主要领导不直接管财、管人、管项目,不插手基建维修、物资采购,但发挥监督作用。在反腐倡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三个核心制度,就是廉洁保证金、院务公开和用药监管制度。
2008年起,该院出台“行医廉洁保证金”制度,坚持每月按奖金的20%缴纳保证金,运用经济手段养廉促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该院通过构建阳光院务、阳光采购、阳光用药、阳光监督以及廉洁文化“五大平台”,致力打造“阳光医院”。其中,院务公开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员工们都说:“现在医院的事情,通过院长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向大家公开,一清二楚,这样的领导班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信赖?!”
去年10月,三院成为江门市创建廉洁城市试点单位,创建工作突出五个廉洁文化宣传平台,五条廉洁诚信服务承诺,五项廉洁诚信措施保证,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省纪委、省卫生厅和市纪委领导的肯定,市纪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第三人民医院对创建廉洁城市工作非常重视,工作非常好,力度非常大。”这让我们深受鼓舞。
彰显公益性 信任赢口碑
作为公立医院,三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不断推进“三个回归”:医院回归公益性,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打造“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三大品牌。
面对当前社会精神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作为精神专科医院,该院主动承担起社会重任。在病床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安排70多张床位收住“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还创新推出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出院患者提供随访服务和个案管理,有效地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被群众称为“流动的精神病医院”。
2011年10月,对被“关锁”20年的患者高某进行“解锁”时,他身上穿着十多层发霉的破衣服,发出恶臭,头发脏乱,身心受损,丧失认知能力。目睹一个生命过着如此非人的生活,该院医护人员十分痛心,把高某接到医院后,护士为他修剪长发,更换衣服,修剪指甲,洗刷身体,喂水喂饭……经过一年的精心医护,今年高某康复出院了。该院还上门随访,指导服药。现在高某回归社区,生活自理,康复良好。患者家属在感谢信里写道:“是你们让我儿子过上‘真正人的生活’。”
照顾精神病这样特殊的患者,医护人员被骂、被打、被泼屎泼尿的事情常有发生,医护人员常常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他们无怨无悔,坚守岗位,把真情爱心奉献给精神卫生事业。
“市十佳护士”曹九英,在一次劝患者小李吃药时,竟然遭到小李泼尿,全身又脏又臭,但她并没有发怒嫌弃,而是继续好言劝说患者服药。几个月后,小李痊愈出院,特意找曹护长道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每当医护人员看到患者康复出院,都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
该院坚守“抚慰心灵创伤,重塑精神家园”的办院理念,得到了家属的认同,也收到了不少感恩的“红包”。对于无法拒收的“红包”,他们实施先收后退、转入押金等做法。而对于一些出院了无法退回的“红包”,甚至会上门去退。2011年6月的一天,医院陈海泉书记带领相关人员,开车50多公里到开平一小村,上门随访和退还“红包”。当患者父亲收到退回的“红包”时,热泪盈眶握住陈海泉书记的手说:“送出去的‘红包’还能送回来,真是想不到!”
该院始终把担当社会责任当成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便民惠民服务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全过程,用良好的医德医术赢得群众的信赖。
创新促发展 当好排头兵
7年的拼搏进取,三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发展的崭新局面。对比2006年,医院队伍由170人发展到现在的420人,业务用房从4000多平方米增加到近2万平方米,病床由230张扩充到750张,业务收入也增长了4.6倍。
改革创新,使他们拥有省、市多个首创或第一:首创行医廉洁保证金,首个中国(大陆)精神卫生安全培训基地,省第一家实施电子病历管理的精神科医院,第一家设立心理服务热线的地级市医院,省唯一的精神病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
从“老大难”到排头兵,虽然打了个“翻身战”, 实现了华丽转身,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市第三人民医院将继续担当起医院的社会责任,以创建廉洁城市为契机,勤廉并举,锐意进取,为建设幸福侨乡再作贡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