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史海钩沉
顾炎武论廉洁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发布日期:2023-06-2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日知录》书影 图片来源:《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

  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广泛的阅读与深入实地的调查,让顾炎武具备了博洽深邃的学识。顾炎武一生撰著丰富,留下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及《顾亭林诗文集》等。尤其是《日知录》,顾炎武耗费大半生精力撰成,可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笔记,学有所得,随时札录,篇幅不拘长短,内容丰富,并有他的独到思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的。每个普通人都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每个普通人都应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做出贡献,这种深沉的责任意识,在后世不断为人提起,已融入到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日知录》中有不少涉及廉洁文化的内容。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顾炎武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礼、义、廉、耻缺一不可,四者之中,他尤其重视耻。在《日知录》卷十三《廉耻》中,顾炎武说:“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一个人没有羞耻之心,视贪得无厌为正常,则廉与之远矣。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一文中说:“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为官者当以何为耻?在顾炎武看来,为官者不能以粗衣淡饭为耻,而要以不能恩泽百姓为耻。

  顾炎武认为既然选择了做官,就应当知廉耻、存戒惧、守底线,要重视以上率下。诸葛亮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后主刘禅自报家财、交代后事,“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引用诸葛亮的这段话,告诫为官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诸葛亮甘守淡泊、清正廉洁的品质。

  顾炎武对贪官污吏痛心疾首,主张依法严惩贪污腐败。他在《日知录》中提到了范仲淹: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时,着手吏治改革,他根据政绩、才能和品德,将不称职者的名字从花名册划掉,同僚在一旁劝止,您这一笔把名字勾掉容易得很,但是这一笔会使一家人痛哭!范仲淹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一家哭与一路哭哪个更好?清除一个贪官污吏,只是一个家庭在哭泣;不清除会有一方百姓要哭泣。

  顾炎武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应当做到崇俭抑奢。顾炎武平生注重节俭节制,并且以此训导亲朋好友。他在《与李中孚书》中说自己“南归尚未可期”,竟是因为“过江而南,费须五倍”。在北游期间,顾炎武通过垦荒、养殖、买卖田产积攒千金,但获取的钱财也仅供饮食、抄书、刻书、印书所用,绝不铺张浪费。

  顾炎武认为君子厉行节俭,才能教化人心。在《日知录》卷十三《俭约》中,顾炎武列举了汉代的许劭、北齐的李德林等人以廉节励、改良社会风气的生动案例。唐代名相杨绾,品性坚贞廉洁,车舆服饰俭约朴素。御史中丞崔宽家财万贯,史料记载“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但在杨绾的影响下,崔宽由奢入俭,下令拆毁别墅华屋。还有京兆尹黎干,日常出入原有百余人跟随,后来主动摒弃骄奢淫逸,只留十骑。

  这让顾炎武意识到为人立世要做到“修之身,行之家,示之乡党”,以自己为出发点,一层一层扩展出去,由小家至大家,才能久久为功。(叶玲飞


相关附件: